“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培养目标
培养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文化知识面(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方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在外事、对外经贸、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以学生为本,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将素质培养、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出众的外语运用能力、深厚的人文综合素养和出色的学习、思辨、创新、合作与领导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型、通识型外语人才。
2.培养要求
在政治思想和品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字的表达能力;高年级选修一个专业方向并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1门第二外语。具体体现为: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
(2)具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相关专业和交叉专业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具有较强的英语及汉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5)掌握计算机文化知识、航空航天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应用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
依托北航以空天信融合为特色的一流理工科大学的资源,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凸显专业特色。依据新《大纲》总体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兼顾素质培养和社会需求,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和“三大板块”,即“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以及“英语专业技能课板块”、“英语专业知识课板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板块”,同时采用“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精外语、晓人文、懂科技、善思辨、能创新”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同时采用“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七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3个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类课程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前三个模块为公共基础类教育,分别是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基础模块为第四模块,即低年级阶段课程,包含输入课、中继课和输出课三种类型。专业课程模块是第五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部分。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英语语言文学方向本科生的教学由应用英语系、语言科学与工程系、英语文学系、修辞与交际系和翻译系承载。应用英语系负责一、二年级(低年级阶段)平台课,即专业基础模块的教学。
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后,分别进入语言科学与工程系、英语文学系、修辞与交际系和翻译系进行第五模块,即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四年级(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程由各系专业平台课、本系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该阶段总学分为41分。各系专业平台课共八门,21学分,为各系学生必修课。每系各开设专业方向必修课7门,14学分,为本系学生必修课。另外,
每个系还设有专业选修课,供各系学生选择。
6.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
新《大纲》明确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此,英语专业围绕质量工程,依托学校本科教学的三个教学体系,在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模块上形成核心课程体系之外,逐步完善“课内为主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外为主的科技创新训练体系”。借鉴综合性院校的实践课程经验,使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织、参与、承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特长。在基础阶段举行语音淘汰赛和唱诗班;在高年级阶段举办奖励性配音大赛、演讲辩论赛、创作型写作大赛;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创办英语戏剧社;同时在专门的视听教室利用非课堂时间播放英语电影并举办主题性英语角。整个基础阶段不断进行各种竞赛,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院系有责任建立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建设,统一安排,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标,有秩序的实习。非课内实践活动形成选拔体系,通过竞赛工程实现创新体系。竞赛工程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多维学习环境,通过各类课内、课外的学习、实践、竞赛、设计和科研体验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在三级教学体系之上创立院系文化观。
7.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60学分